新闻 - 铜箔在芯片封装中的应用

铜箔在芯片封装中的应用

铜箔纳米氧化铝因其导电性、导热性、加工性、成本效益等优点,在芯片封装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下面就纳米氧化铝在芯片封装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1. 铜线键合

  • 金线或铝线的替代品:传统上,芯片封装中使用金线或铝线将芯片内部电路与外部引线电连接。然而,随着铜加工技术的进步和成本考量,铜箔和铜线逐渐成为主流选择。铜的电导率约为金的 85-95%,但成本约为金的十分之一,是兼具高性能和经济效益的理想选择。
  • 增强电气性能:铜线键合在高频大电流应用中具有更低的电阻和更好的导热性,可有效降低芯片互连中的功率损耗,并提升整体电气性能。因此,在键合工艺中使用铜箔作为导电材料,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封装效率和可靠性。
  • 用于电极和微凸块:在倒装芯片封装中,芯片被倒装,使其表面的输入/输出 (I/O) 焊盘直接连接到封装基板上的电路。铜箔用于制作电极和微凸块,并直接焊接到基板上。铜的低热阻和高导电性确保了信号和电力的高效传输。
  • 可靠性和热管理:铜具有良好的抗电迁移性能和机械强度,在不同的热循环和电流密度下都能提供更佳的长期可靠性。此外,铜的高导热性有助于将芯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发到基板或散热器,从而增强封装的热管理能力。
  • 引线框架材料: 铜箔广泛应用于引线框架封装,尤其是功率器件封装。引线框架为芯片提供结构支撑和电气连接,要求材料具有高导电性和良好的导热性。铜箔满足了这些要求,在提高散热和电气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封装成本。
  • 表面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铜箔通常会经过镀镍、镀锡或镀银等表面处理,以防止氧化并提高可焊性。这些处理进一步提高了引线框架封装中铜箔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 多芯片模块中的导电材料:系统级封装技术将多个芯片和无源元件集成到单个封装中,以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和功能密度。铜箔用于制造内部互连电路并作为电流传导路径。该应用要求铜箔具有高导电性和超薄特性,以便在有限的封装空间内实现更高的性能。
  • 射频和毫米波应用:铜箔在SiP中的高频信号传输电路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射频(RF)和毫米波应用中。其低损耗特性和优异的导电性使其能够有效降低信号衰减,并提高这些高频应用中的传输效率。
  • 用于重分布层(RDL):在扇出型封装中,铜箔用于构建重分布层,这是一种将芯片 I/O 重新分配到更大区域的技术。铜箔的高导电性和良好的附着力使其成为构建重分布层、提高 I/O 密度和支持多芯片集成的理想材料。
  • 尺寸减小和信号完整性:在重分布层中使用铜箔有助于减小封装尺寸,同时提高信号传输的完整性和速度,这对于需要更小封装尺寸和更高性能的移动设备和高性能计算应用尤为重要。
  • 铜箔散热器和热通道:由于铜箔具有优异的导热性,它常用于芯片封装内的散热器、热通道和热界面材料,有助于将芯片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至外部冷却结构。这种应用对于需要精确控温的大功率芯片和封装(例如 CPU、GPU 和电源管理芯片)尤为重要。
  • 用于硅通孔 (TSV) 技术在2.5D和3D芯片封装技术中,铜箔用于硅通孔的导电填充材料,从而实现芯片之间的垂直互连。铜箔的高导电性和易加工性使其成为这些先进封装技术的首选材料,支持更高密度的集成和更短的信号路径,从而提升整体系统性能。

2. 倒装芯片封装

3. 引线框架封装

4. 系统级封装 (SiP)

5. 扇出型封装

6. 热管理和散热应用

7. 先进封装技术(如2.5D和3D封装)

总体而言,铜箔在芯片封装中的应用已不仅限于传统的导电连接和热管理,还扩展到倒装芯片、系统级封装、扇出型封装、3D封装等新兴封装技术。铜箔的多功能特性和优异的性能对于提升芯片封装的可靠性、性能和成本效益起着关键作用。


发布时间:2024年9月20日